•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港股的上市铜锣越敲越响,投行比实力阵地转换,7月见高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2:03:00    

财联社7月14日讯(记者 赵昕睿)香港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不仅带动了A股市场的上扬,近期更是频频上演企业上市敲锣的繁华景象,港股IPO已然成为中资券商比拼投行业务的关键战略高地。

自年初起,港股市场的火热态势便初现端倪。截至目前,今年上半年已有51家企业成功登陆港股;若按月份划分,大批企业集中在6月上市,港交所的礼台上甚至出现了一天内多面铜锣同时敲响的热闹盛况。

伴随着港股市场的上涨,港交所2025年一季度收入和溢利均创历季新高,同比分别上涨32%、37%。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预计,港交所2025年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7%,环比持平至68.7亿港元;主要业务费用收入(不含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0%,环比持平至54.8亿港元;盈利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至41.2亿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Wind数据显示,以最新公告日统计,目前还有232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H股上市。可以预见,未来港股市场的“铜锣声”将越敲越响。

面对港股市场的这波盛况,中资券商与外资券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未来谁能领先占据更多港股市场份额,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A股市场头部效应更为显著,港股市场目前还未形成稳定格局,各家券商都有机会在竞争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

香港市场新股发行不断,中资券商比拼港股IPO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已有51家企业成功登陆港股,合计融资规模达1134.02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医疗保健(12家)、信息技术(9家)及消费类企业(可选消费8家+日常消费8家)合计占比超五成,与上半年创新药、科技及新消费领域的热潮形成呼应。其余企业分布在工业(6家)、材料(5家)、金融(3家)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公用事业板块自2023年起已连续两年多无新企业登陆港股。

港股火热市场下,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市场热度在7月9日达到高峰,当日创下港股年内最密集上市纪录,现场同时敲响6面铜锣。蓝思科技、极智嘉-W、FORTIOR峰岹科技、大众口腔、讯众通信及恒生摩根美入息ETF在港股同步挂牌。

原本计划于7月9日上市的还有首钢朗泽,但因公司上市前夕遭控股子公司首朗吉元的股东吉元君熠起诉,导致原定上市时间推迟,预计7月15日上市。

香港市场新股发行热潮中,中资券商的表现尤为抢眼,微信公众号成为他们公布保荐项目成功上市的比拼途径。Wind数据显示,2025年内,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及中信证券香港子公司以17家、10家、10家的保荐数量占据前三名。其中,中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单家市场份额就高达15.89%,华泰及中信证券香港子公司市场份额均为9.35%,头部中资券商已显著领先外资机构。

从港股投行业务比拼进程来看,近两个月尤为激烈。7月9日,中信证券国际、中金公司及国泰海通旗下的海通国际一并官宣保荐项目上市,各保荐1家。6月的最后一周,中信证券香港子公司在6月30日、6月26日凭借各保荐2家项目的成绩领跑,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及中信建投香港子公司也在同期密集披露保荐喜讯。

近年来,中资券商竞争力已赶超外资券商

随着港股市场发展势头猛进,中资券商正加快步伐角逐港股市场份额。

Wind数据显示,2025年内共计12家中资券商成功保荐项目登陆港交所,依照数量排名依次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国泰海通、银河证券、国金证券、东方证券、广发证券、财通证券子公司。其中,中信证券及广发证券旗下均有2家公司有港股保荐项目。与同期相比,今年中资券商增加2家。

投行人士指出,相较于融资规模,保荐数量更能反映机构在港股IPO市场的综合实力。从当前格局看,中资券商中仅少数头部机构能稳定占据前列,中小券商名次则处于动态调整中。某资深投行人士分析,内地IPO市场的头部券商已形成较强品牌效应,座次相对稳定,但港股保荐市场尚未形成固化竞争格局,各家券商均有望通过港股IPO布局强化自身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资券商在港股市场的扩张,还面临与外资券商的竞争。Wind数据显示,2025年已有24家外资券商参与港股保荐,其中保荐数量最多的机构达7家。自2024年起,外资券商名次正逐渐下滑,跌出前三,市场份额也不断萎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年内港股上市企业的基石投资者中,外资机构参与度显著提升,凸显出对港股市场的信心。

整体而言,尽管外资券商在机构数量上仍占优,但近两年在保荐数量和市场份额上已被中资券商赶超。以往外资券商垄断港股IPO半壁江山的局面正逐步扭转,更多中资券商正通过抢占市场份额彰显自身实力,未固化的竞争格局也给券商留下更多布局机会。

券商多方布局港股市场,能否打响品牌效应成为关键

港股市场的蓬勃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券商加速布局国际业务,无论是调配投行人员,还是设立香港子公司,券商们的动作频频,彰显出对这一市场的高度重视。

记者在与头部及中小型券商交流时发现,不少机构已积极采取实际行动。自年初以来,受政策支持以及内地IPO放缓的影响,券商向港股市场倾斜资源的趋势逐渐显现。多家券商要求投行人员考取香港从业资格证书,以便在境外业务上发力,并调配更多人手至香港市场,全力拓展境外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中资券商加速布局港股市场的核心逻辑可概括为“政策开放+企业需求+头部示范”。未来,券商国际化竞争格局或将呈现头部机构优势持续巩固、中小券商凭借差异化策略突围的态势。

除了调配投行人员,中小券商在香港的布局动作也体现出对国际业务的加速推进。世纪证券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一家立足大湾区,注册在前海的国有控股证券公司,近年来多次赴港调研,设立了跨境金融服务工作小组,香港子公司的设立也在筹划当中。从优势来看,得益于大湾区紧邻香港的区域优势,当地券商能够更敏锐地捕捉香港市场的发展机遇。

前不久的6月12日,西部证券宣布将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旨在推进国际业务发展。公司方面表示,这一投资有利于布局和拓展国际业务,打造国际化业务平台,助力公司实现可持续的综合化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港股市场的热度,从中小券商加快业务布局的动作中便可见一斑。”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然而,面对这一波港股市场的机遇,有多少券商能够牢牢把握?某投行人士分析,即便拥有香港子公司的业务牌照,后期能否打响品牌仍是关键。当前市场仍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与港股相比,A股的破发率相对更低,这意味着港股业务对券商的价值发现与销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部分券商在拿到香港子公司牌照后,并未充分利用以开展相关业务。此外,如银行系、互联网系券商在资源上具有先天禀赋,对于那些未能形成资源或跨境协同的券商而言,在港股市场的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

某投行人士分析,打造品牌效应重要,但在港股表现活跃之后,香港子公司其余业务能否发挥效能,也是公司保持可持续综合金融服务的关键。

(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券商港股香港市场中资子公司中信业务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7-14 12:03:00
  • 本文链接:https://www.bqbk.net/news/P3aR5rYM0x.html
  • 上一篇 > 秦瓦“对话”见证秦皇岛从燕疆到秦郡的蜕变
  • 下一篇 > 葵花药业去库存致净利预降超80% 销售费一年压缩9亿毛利率三连降

相关文章:

港股的上市铜锣越敲越响,投行比实力阵地转换,7月见高峰07-14

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家部委、多地接连发声07-14

离境退税政策激发入境消费新活力07-12

第三届香港国际大学生围棋公开赛开幕07-11

十起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公布,涉医美、物流等领域07-09

基金业变革进行时,为何易方达成了“掌舵者”?07-08

1315亿加冕潮汕女首富,“最强打工妹”剑指港股07-06

阿玛尼集团2024财年销售额23亿欧元07-04

热门文章
  • 1 5岁男童因“睡觉晚”被殴打致死,案情细节公布
  • 2 吴晓军罗东川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赛乐·哈卜提一行座谈
  • 3 一粒枸杞的“创新范儿”
  • 4 华润双鹤(600062.SH):钆特酸葡胺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 5 这位玉林茶娘,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 6 活动板房起火,长沙经开区消防成功扑救
  • 7 平城区第十八小学校:思维跃动展风采 数启未来绽芳华
  • 8 浙里巾帼聚丽水 逐梦军营绽芳华
  • 9 @太原人 眼睛奇痒、鼻子堵塞、眼泪哗哗流……花粉“噩梦”来袭 如何破解过敏痛苦
  • 10 突然火了,“卖出天价”!网友评论亮了
热门文章
  • 1 注意防暑降温!驻马店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2 书香无碍·心光同行——特殊群体图书馆探索之旅
  • 3 暑期带娃困局如何破
  • 4 港股的上市铜锣越敲越响,投行比实力阵地转换,7月见高峰
  • 5 包头市教育局发布高中招生8号公告
  • 6 今天10点,王楚钦VS张本智和!
  • 7 首批酒业股半年业绩出炉;山城啤酒推出精酿|观酒周报
  • 8 特朗普枪击案调查报告公布
  • 9 秦瓦“对话”见证秦皇岛从燕疆到秦郡的蜕变
  • 10 葵花药业去库存致净利预降超80% 销售费一年压缩9亿毛利率三连降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百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5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