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推荐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旧城改造“惊醒”7000岁陶器!平度发现北辛文化早中期鼎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49:00    


4月8日,记者从平度市博物馆获悉,一位市民在平度旧城改造时无意间发现一件完整的陶鼎足。当地博物馆结合之前发现的部分陶片,经专家鉴定确认,这是一只北辛文化早中期的鼎足,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这一新发现填补了平度历史空白,形成了由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构成的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

平度发现北辛文化早中期鼎足。

7000岁陶鼎足重见天日

“南关老城区改造中,意外发现了这只陶鼎足。”平度市博物馆馆长曲涛介绍,前不久,平度一位市民在旧城改造现场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长长的陶器,因为外表看上去像陶鼎足,感觉这是一件有历史年头的老物件。平度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确定这是一只陶鼎足。根据鼎足的外表和制作工艺初步判断,有可能是一只精美的三足陶鼎,不过因为时间久远,鼎身和其他鼎足部分已经不知所踪,幸运的是这件鼎足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在旧城改造时重见天日。

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商周时期陶器。资料图片

“经过专家鉴定,最终确定这是一只北辛文化早中期的鼎足,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曲涛介绍,发现陶鼎足的位置在平度市南关旧城改造区域,先前在这片区域内也曾经发现过不少陶器碎片,这些陶器碎片引起了平度文博工作人员的注意,大胆推测有可能是平度一直在寻找的北辛文化。但由于没有更加充分的证据,并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直到这次陶鼎足的出现,让博物馆相关专家确认了文物的年代,平度的历史也因为这件陶鼎足而被改写。

填补平度历史空白

平度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发现的这件鼎足为圆锥形,夹砂褐陶,足身完整,高14厘米,直径最粗处3.1厘米,足尖直径1.34厘米,足身与鼎身结合处进行了加厚处理,符合北辛文化早中期鼎的制作特点。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北辛文化早中期的鼎足。可证明平度地域在北辛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人类安居,可上溯至公元前5000年左右。

北辛文化得名于滕州市北辛遗址,属于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年代在公元前5300年至公元前4400年,主要分布于苏北和山东,在山东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地区,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以陶器最有代表性。鼎是较早出现的炊具,在后李文化后期偶有出土,北辛文化时期大量出现,并日渐丰富。整个北辛文化时期,鼎足由早期的圆锥形逐渐变为侧三角形;在制作工艺上也从鼎身、鼎足分段制作演进到一次制成,鼎足与鼎身之间的接痕由极为明显演进到趋于消失。而仔细观察发现,平度新发现的这件陶鼎足有着明显的北辛文化特点。

7000年前“平度人”在此生活

这只新发现的陶鼎足,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了7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最早“平度人”是怎样的一幅生活场景?记者注意到,这件陶鼎足经过70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能看出古人手工艺的精湛。仿佛通过这件鼎足,瞬间穿越回到了史前古老的原始岁月,在平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一群靠狩猎农耕的先祖们,他们在茂密的丛林中狩猎,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种,很可能曾经用这件陶鼎生火做饭,烹煮美食。

平度之前的考古成果显示,最早可追溯至大汶口文化,而这次发现的陶鼎足,将平度的历史首次推到了北辛文化,改写了平度的历史年代。从平度的历史沿革看,夏朝为莱夷地,商朝为莱国地,西周为莱国之棠邑,春秋初为莱国。史前北辛文化一直是平度历史文化中的空白,这次新发现的陶鼎足,再次说明平度早在7000多年前已经有“平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

/ 延伸 /

平度历史愈加厚重

“这几年,通过考古发掘,平度的历史愈加厚重。”平度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曾荣获2022—2023年度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和“2022年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的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让平度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出土的千余件珍贵文物见证了平度厚重的历史。三埠李家遗址的历史年代自商末周初、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遗址规模大、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经过考古发掘工作证实,在三埠李家遗址商末周初至春秋时期的聚落中,有房址、墓葬、殉牲坑、骨器加工作坊等遗迹单元;在陶器中,带有典型中原商周文化色彩的灰陶绳纹鬲、簋和当地土著风格的素面鬲并存;在骨器加工作坊内发现了铲、耜、箭镞、笄等骨质品,还发现了骨料和卜骨。在战国时期齐国聚落遗存内,功能区分布清晰,由围壕、窖藏坑等功能区和墓葬区构成,墓葬随葬品为鼎、敦、壶、盘、匜、豆等陶器组合以及青铜兵器、玛瑙、水晶环等。唐宋时期的建筑遗址和墓葬群,以及大量唐宋时期建筑材料尤其是鸱吻构件和散水等相关遗迹的发现,为探寻当时的高等级建筑提供了线索。

文献和考古证据表明,三埠李家遗址是一处文化交流、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节点和支点,对研究胶东地区齐鲁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胶东半岛与内陆乃至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课题均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对研究胶东地区莱与齐的文化内涵、文化更迭和研究唐宋时期聚落形态、丧葬习俗及文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平度境内还有青岛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文化的岳石文化。

/ 链接 /

大珠山6万年前就有“青岛人”

平度新发现的陶鼎足,证明“平度人”在7000年前就已经生活在这里了。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最早的“青岛人”在距今6万到5万年前,已经生活在青岛大珠山一带。记者了解到,青岛大珠山滨海区域丛林密布,犀牛野马出没,羚羊鸵鸟奔跑,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类以石器、木棒为工具,过着采集、狩猎的原始生活。后来,随着环境改变,古人类数量逐渐减少。10多年前,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位于大珠山东麓的一处遗址进行了一次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确认了大珠山遗址的旧石器时代属性,出土石制品、动物化石、植物标本千余件和数以万计的哺乳动物碎骨化石。为揭开大珠山古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状态,这项多学科考古研究工作一直持续至今。

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市首个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时间前推至数万年前,而且为完善山东地区旧石器考古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大珠山遗址中的打制石器、动植物化石遗存集中出现于黑色泥炭层,少量出土于黄褐色砂层。确定其埋藏年代的关键在于厘清遗存物与相应地层的沉积关系。考古工作人员对地层中出土的树枝残体和动物化石进行碳十四测年,得出的多个数据均为4.5万年前。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对大珠山遗址采集土样进行了光释光测年,显示遗址中有动植物遗存、石制品堆积的土层的年代距今6万到5万年。大珠山遗址的地质年代属于晚更新世晚期,文化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偏早阶段。

来源|(除署名外)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王小羽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平度鼎足遗址平度市陶器这件发现历史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09 09:49:00
  • 本文链接:https://www.bqbk.net/news/g94DNPBad2.html
  • 上一篇 > 一季度中欧班列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4%
  • 下一篇 > 永年区农业农村局全力抓好都市农业建设

相关文章:

“泼天的富贵”背后有诈!民警千里追击揭穿“画皮”08-21

【深化“三抓三促”行动】麦积区民政局:维修更换城区道路指示牌 方便市民出行08-19

吓死!事发昆明一小区,夫妻二人旅游回家,一开门就看到客厅爬满蛇……08-18

火炬传递,逐梦开启!从古蜀之光奔向万千气象07-26

杨抗抗: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07-11

新华社评论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创造新的历史伟业07-10

好险,老人“颅内出血”倒地 幸运,好人施援手转危为安07-09

最大达14.65亿千瓦,全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07-07

热门文章
  • 1 5岁男童因“睡觉晚”被殴打致死,案情细节公布
  • 2 吴晓军罗东川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赛乐·哈卜提一行座谈
  • 3 一粒枸杞的“创新范儿”
  • 4 华润双鹤(600062.SH):钆特酸葡胺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 5 这位玉林茶娘,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 6 活动板房起火,长沙经开区消防成功扑救
  • 7 平城区第十八小学校:思维跃动展风采 数启未来绽芳华
  • 8 浙里巾帼聚丽水 逐梦军营绽芳华
  • 9 @太原人 眼睛奇痒、鼻子堵塞、眼泪哗哗流……花粉“噩梦”来袭 如何破解过敏痛苦
  • 10 突然火了,“卖出天价”!网友评论亮了
热门文章
  • 1 无人机将要颠覆传统测绘?这场大赛见分晓
  • 2 世博中原风|河南非遗亮相世博
  • 3 “泼天的富贵”背后有诈!民警千里追击揭穿“画皮”
  • 4 广东普宁村民快递点杀人案开庭二审,被告一审被判死刑
  • 5 Data Pulse丨33rd Guangzhou Fair to Kick Off: GBA's Emerging Business and Trade Extravaganza
  • 6 官方发布“50升油箱被加67.96升汽油”情况通报
  • 7 45年致追梦人丨洪金雕:骑自行车把提线木偶戏带到深圳
  • 8 7月云南省客运量大幅增长
  • 9 杏花岭区举办“文物无声 由我代言”讲解大赛
  • 10 跨越80载,二十五孔桥即将全新亮相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百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5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