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制止滑坡点村民回家喂鸡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7:05:00    

地质灾害防御一张图。

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 南都记者 陈丹玲 摄

6月15日,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发生山体滑坡,35间房屋受损。

茂名电白望夫镇马龙村干部冒雨转移村民。

台风“丹娜丝”残余涡旋一路西行,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又投入到了防汛工作中。一个月前,她从“大量黄泥水”中预判滑坡风险,当地连夜成功转移57人,事迹引发全网关注,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刘名芳也获评茂名市优秀共产党员。实际上,在广东,有着一群和她一样奋战在基层的战友。

“铜锣一响,全村行动!”今年以来,广东先后经历11轮强降雨和1个台风登陆影响,实现多起山洪地质灾害成功避险。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回访防汛抗洪一线,探寻背后的处置经验。

在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刘名芳和同事日常多次接受应急培训;在肇庆德庆高良镇,手摇报警器与卫星监测设备并行运作;在清远连山上帅镇连官村,“转移不漏一人”成为共识。

通过“叫应机制+铁脚板巡查”,广东实现了预警到户、转移到人,“镇自为战”“村自为战”机制同步在全省铺开。眼下,受台风“丹娜丝”影响,广东又迎暴雨。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已于7月9日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严阵以待。

预警响应

从“云端”到“地头”快速传导

责任人第一时间接收并转移群众

7月8日,南都记者回到肇庆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村子被暴雨冲刷的痕迹依稀可见:垮塌的桥梁尚未修复,桥面布满沙土,不远处是一座7天抢通的便桥。

“我在凌晨两点多接到预警电话,又立刻通过发微信、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村干部注意村民安全,让临山而住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虽然距离险情发生已过去近一个月,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罗阳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华的语气中仍带着急切。

6月15日,台风“蝴蝶”来袭,罗阳村河水暴涨,驻村干部郑凤梅和村“两委”成员连夜巡查,发现山根桥存在垮塌风险后,迅速组织部分村民转移。最终,桥塌了,但人安全了。

这样的快速响应并非偶然。

广东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短临预警、精细化预报等技术手段,结合直达基层责任人暴雨预警双重“叫应”机制,构建“预警-传导-响应”的全链条预警响应体系,预警信息可从“云端”精准推送至基层一线,责任人员能第一时间接收并及时组织群众转移。

距离罗阳村上百公里的肇庆怀集中洲镇,也在这场暴雨中接到预警。

6月17日,广东省水利厅通过省级平台向中洲镇连续发布“关注-警戒-危险”三级预警,为转移争取了1小时以上的时间,镇村干部接到“叫应”电话后,立即组织网格员等通过铜锣、口哨和挨家敲门等方式紧急组织群众转移,转移危险区1200余人。随后山洪暴涨,水深近2米,由于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南都记者走访看到,在广东的各个镇村里,预警手段既有高科技也有“土办法”。

郑凤梅告诉南都记者,当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在应急值班室里有电子大屏,实时反馈雨情、风情和火情,从德庆县到高良镇再到罗阳村的数据都有”。

南都记者走访罗阳村时还看到,村委会存放着一个手摇报警器。郑凤梅说,“一旦出现险情,镇村干部把它拿到房顶上,摇动起来的时候声音可以传得很远。”村里还有大喇叭,在台风“蝴蝶”来临前就反复广播预警信息,提醒村民做好防范准备。

在易受灾村落,村干部家中都备有铜锣。一旦险情发生,干部们便拿着铜锣走街串巷提醒人们转移。“铜锣声一响,村民就知道要行动了。”郑凤梅说。这种传统的预警方式,在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依然可靠。

基层排查

用“铁脚板”弥补网络覆盖盲区

“一图五表”机制提供清晰指引

预警体系可实现快速响应,但在部分偏远地区和复杂地形区域,监测网络可能存在覆盖盲区。广东的基层干部和网格员以“铁脚板”弥补了这一短板。

6月15日凌晨,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在巡查中发现道路水沟涌出黄泥水,迅速上报并组织转移。转移完成1小时后,5000立方米土石倾泻而下,35间房屋受损,所幸57名村民已全部安全转移。

信宜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赖杰向南都记者回忆,发生险情的这处山体原本表皮、水土情况都很正常,“刘名芳在雨中时期进行了现场排查工作,才发现险情”。

村民孔女士在中和村住了30多年,这是她首次因山体滑坡被转移安置。她向南都记者坦言,“还是有点怕,台风来之前,我只知道它叫‘蝴蝶’,不过村干部跟我讲过这件事,所以心里还是有所准备。他们也经常将防风抗灾知识挂在嘴边,比如‘住前不住后,住上不住下’。”

同样,在罗阳村,镇村干部日常便会对削坡建房户和高风险区群众进行常态化宣传,确保灾害来临时村民能迅速配合转移。当地一名村干部告诉南都记者,这种方式让基层排查更加高效,“平日里跟村民们打好交道,发生险情的时候他们会更加信任我们”。

这背后也得益于广东推行的“一图五表”机制(风险地图和五类统计表),为基层排查提供清晰指引。

6月17日8时,茂名电白区望夫镇马龙村干部刘其青在富坡堡村巡查时,发现村民陈伟华屋后有山体滑坡的迹象,立即报告望夫镇政府。

接报后,望夫镇党委副书记杨焕明组织相关干部结合地图分析研判:陈伟华屋后虽然并非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但因长时间暴雨导致山体地质环境不稳定,极有可能发生滑坡,情况紧急,必须立即转移周边村民。就在村民被转移安置后不久,滑坡发生,冲毁了两户人家的厨房。

谈起转移的经验,杨焕明告诉南都记者,“风险地图一目了然,我们排查的时候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转移安置

“一对一”对接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

山泥阻断道路,镇干部研判决定“就近安置”

灾害来临,即时预警可以化险为夷,转移与安置同样关键。

6月17日9时许,清远连山上帅镇连官村网格员韦秀辉、陈清云、韦珊珊在雨中巡查时,发现东君村3户房屋后坡持续滚落土块、房屋山脚渗出浑浊泥水(山体崩塌前兆),第一时间上报镇应急办。镇应急办干部杨碧芳果断指令,“必须转移,不肯的话强制转移!”最终,由于转移群众及时、险情处置得当,山体崩塌后无人员伤亡。

在安置点,曾研判出山体滑坡险情的茂名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向南都记者讲述,中和村大多是老人和儿童,有的村民放心不下家里的鸡鸭,希望能回家喂鸡,“情况比较严重的滑坡点,暂时不能让他们回去。不管他们怎么骂怎么说我都好,预警一刻未解除,就一刻不能大意,希望他们理解”。

“我们发现涨水后,告诉村民不要管家里的财物家具,先确保安全,让他们跑到二楼去避险。”同样作为基层干部,郑凤梅深知和村民打交道需要耐心。她说,对于特殊群体,如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村干部采取“一对一”对接,确保转移不漏一人。此次,在罗阳村,一位90岁高龄老人在干部的帮助下安全转移。

在镇村干部的组织下,茂名电白区望夫镇马龙村的6户33名村民为了避险,也走出房屋。当暴雨和山泥阻断了通往既定安置点的道路,车辆无法通行时,镇干部杨焕明研判决定:“就近安置!”

村干部和兄弟家腾出位置,除了选择到亲友家暂住的村民外,其他村民全部被顺利安置至此。

“村干部家有个小型香料加工厂,平时就有工人在那里吃饭,转移的村民因此也吃上了热饭。”杨焕明向南都记者表示,虽然转移后雨停了,但干部们也没有立刻让村民回家,“考虑到山体不稳定,担心还有滑坡风险,有些村民最后留宿村干部家了”。

在肇庆德庆县高良镇,也有村干部将村民安置到自己家中。一位村干部说,村里有几户削坡建房户,考虑到涨水后可能有滑坡风险,他让村民就近转移到自己家里。天亮后,他们还一起吃了早饭。

为何镇村干部有如此坚定的决心?南都记者留意到,每逢防汛的关键时刻,广东省防总都会反复要求,要以“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担当,确保危险区群众应转尽转,风险消除前严禁擅自返回。

机制保障

县镇村三级联动让资源得以高效调配

防汛减灾离不开“镇自为战、村自为战”

今年以来,广东先后经历11轮强降雨和1个台风登陆影响,粤西地区入汛以来平均降雨量666.6毫米,较近30年同期偏多31%;肇庆怀集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防御形势复杂严峻。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上半年,全省排查隐患311633项,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26.57万人次,有效避险了多起山洪地质灾害。

“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应急演练,风灾、水灾、山体滑坡都要覆盖。”郑凤梅向南都记者介绍,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通过常态化演练,提升了镇村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我们村里还有很多党员、退伍军人、热心人士,都加入到应急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她说,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让资源得以高效调配。

位于粤西的茂名信宜,由于常受台风侵扰,当地也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系统化防汛减灾工作机制。

信宜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赖杰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会在雨前、雨中、雨后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区进行排查。”汛期之前,当地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等部门也会对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他们既是村干部,也是巡查员。我们要求他们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巡查”。

刘名芳也多次向南都记者提到,作为村干部,平日里她和其他干部一起接受过三防培训,“每次发布台风、暴雨预警,我们每个村都会召开视频会”。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广东防汛减灾,离不开“镇自为战”“村自为战”机制的全面铺开。

根据广东省防总的要求,每个镇街需制定专项三防预案,组建不少于30人的应急队伍,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仓库,根据本地灾情特点,储备冲锋舟、发电机等物资,并设立直升机起降点等。

行政村则需配备卫星电话、简易雨量站,成立不少于5人的熟悉村情的灾害自救队伍,并选取村委会、村小学等地点,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用于转移群众集中安置等。

如今,台风“蝴蝶”已去,“丹娜丝”又来。7月6日,为做好台风“丹娜丝”防御工作,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在广州、韶关、梅州、惠州、云浮等地,前置应急航空救援直升机6架;广东海事局在全省海域部署40米级及以上海巡船21艘,并落实社会应急船舶64艘,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从预警响应“秒级传导”,到基层排查“不漏一人”,再到安置工作“就近就便”。在广东这片时常遭遇极端天气考验的土地上,一套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兼顾效率与温度的防灾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韦娟明

主笔/采写:南都记者 周敏萱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村民村干部茂名记者信宜向南广东山体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7-11 07:05:00
  • 本文链接:https://www.bqbk.net/news/Yz4ZRex47o.html
  • 上一篇 >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重申致力于推动双边关系正常化
  • 下一篇 > 三湘时评丨把“五星级服务”搬到路边来

相关文章:

制止滑坡点村民回家喂鸡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07-11

荣耀新机型X70发布会定档7月15日,搭载最大容量手机电池07-08

广东多地气温飙升至38℃!何时才能降温?最新消息→07-08

你的样子丨轿车“底朝天”躺沟里 热心村民智救四人07-07

2人死亡、5人失联,四川阿坝州一车辆发生车祸07-06

4号台风“丹娜丝”生成!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最新消息→07-05

为她!92岁的他,魂牵梦绕近半世纪07-03

17年耗资160亿却寸轨未铺?美国首条高铁深陷“烂尾”困局07-02

热门文章
  • 1 5岁男童因“睡觉晚”被殴打致死,案情细节公布
  • 2 吴晓军罗东川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赛乐·哈卜提一行座谈
  • 3 一粒枸杞的“创新范儿”
  • 4 华润双鹤(600062.SH):钆特酸葡胺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 5 这位玉林茶娘,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 6 活动板房起火,长沙经开区消防成功扑救
  • 7 平城区第十八小学校:思维跃动展风采 数启未来绽芳华
  • 8 浙里巾帼聚丽水 逐梦军营绽芳华
  • 9 @太原人 眼睛奇痒、鼻子堵塞、眼泪哗哗流……花粉“噩梦”来袭 如何破解过敏痛苦
  • 10 突然火了,“卖出天价”!网友评论亮了
热门文章
  • 1 多地持续“桑拿天” 这份防中暑秘籍请收好
  • 2 V观财报|多家黄金概念股上半年净利大幅预增 股价也狂飙
  • 3 云南食用菌登上“国家名片”《食用菌(二)》特种邮票7月12日发行
  • 4 外交部:王毅外长将于今天下午会见鲁比奥
  • 5 一组海报带你打卡“巴风賨韵·安逸达州”
  • 6 局地可达42℃!我市发布重要天气信息
  • 7 杨抗抗: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8 桂林这个老牌景区将焕新迎客
  • 9 医保“个人账户”将全部取消?真相来了→
  • 10 镇原:多维度优化服务 激活营商环境“新动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百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5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