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通讯员 胡清 王志文

(全国劳动模范,张帅坤。图源铁建重工。)
【荣誉档案】
张帅坤,男,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级研究员,先后荣获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感动湖南榜样人物。

(张帅坤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奋斗故事】
“海太隧道,开始出发!”4月9日上午,江苏南通海门,一条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地下蛟龙”,由北向南开启穿江潜行。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化再次取得突破。
“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之重器不再受制于人。”研制团队负责人、铁建重工一级研究员张帅坤介绍,“江海号”不仅块头大,而且“武力”高,团队针对刀盘刀具、主驱动、推进、同步注浆等九大系统进行创新攻关,让设备在工程中安全、高效、智能掘进。
从国内首台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面世到“江海号”屡破纪录,这条国产盾构机的进阶之路上,布满张帅坤的足迹。
2008年,张帅坤大学毕业后,进入隧道施工行业工作。彼时,我国盾构机用的是进口货,卖方喊的是“天价”,交货周期长达两年,而且故障率高,服务也跟不上。
“处处都受掣肘,每一次普通的维修,都要拉出一道警戒线,不让中国人靠近。”张帅坤回忆说。
必须争口气,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这一想法在张帅坤心里生根发芽。他从盾构机司机做起,逐步熟悉盾构机的操作和维修,在潮湿阴暗的隧道内度过了400多个日日夜夜。下班后就继续在宿舍中研究盾构机图纸,每天休息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
一次,盾构机拼装系统出现抖动,导致整机“瘫痪”,请了3波外方人员,持续一个多月都没有修好,项目组每天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紧急关头,张帅坤所在的项目组决定自行维修。张帅坤一边翻译说明书,一边拆解零部件,历经七天七夜的研究对比,终于查找出不合格的马达阀门芯,并迅速进行国产化替代。就这样,张帅坤正式走上研发岗位,开始参与研制国产盾构机。
2010年,张帅坤加入铁建重工,接下研制国内首台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的任务。那时,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张帅坤总放着一个行李箱,便于随时出发。“好的设计方案,不能只在实验室里研究,必须深入一线把握细节。”他说。
埋头磨一刃,一朝锋芒出。2013年,国产首台6米级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行健号”成功下线。那一刻,张帅坤激动万分:“这只是起点,我们可以把中国盾构机做得更大。”
此后,从“中原一号”“望京号”,到“深江1号”“京华号”,从8米级、10米级,到14米级、16米级,张帅坤把盾构机的直径越做越大。
张帅坤忘不了2018年的一天。那天,张帅坤团队自研的盾构机出口俄罗斯,以日进35米的速度掘胜零下30摄氏度极寒,刷新俄罗斯地铁施工纪录。俄罗斯专家说:“60多年前,我们告诉北京怎么修地铁。60多年后,我们用中国盾构机修建莫斯科地铁,了不起!”时至今日,铁建重工的盾构机产品已出口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江海号”在长江入海口启动掘进程序,张帅坤站在控制台前,仿佛又回到那个潮湿的隧道。十七年光阴流转,他依然保持着当年手绘图纸的专注,只是手中的铅笔变成了三维建模软件,面前的图纸延伸成了跨越山海的地下丝路。这个与“地下蛟龙”共同成长的工匠,用创新之钥打开了地下世界的无限可能,让中国制造在幽暗深处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正如他安全帽上始终亮着的矿灯,照亮了从追赶到领跑的长夜。
相关文章:
【时代脊梁】张帅坤:匠心铸造“地下蛟龙”05-02
普京宣布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期间停火04-28
驾驶货车饮酒 司机受到重罚 太原交警迎泽二大队通报相关情况04-28
苏州地铁里的这条商业街,100%开业啦!04-27
22.9公里!全国最长高铁隧道贯通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