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在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本报记者 赵燕 摄
本报讯 记者郑爽报道 在如今的社会中,许多老年人常将“我不想麻烦孩子”挂在嘴边。这句话看似体贴的拒绝,实则隐藏着深层的孤独与情感疏离。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明洋介绍,这种“不愿添麻烦”的心态,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折射出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心理困境——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孤立与无助,而这种情感压抑正悄然侵蚀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传统家庭观念中,长辈角色往往被赋予隐忍与奉献的期待,以维护家庭的和谐。当步入退休阶段,许多人习惯退到生活的“幕后”,减少对年轻一代的依赖,甚至将自身需求视为“负担”。这种自我压抑的背后,是自尊与依赖之间的矛盾:他们既希望保持独立的生活状态,又隐隐担心失去自我价值。
这种“不愿添麻烦”的体贴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期的孤独感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在生理层面,孤独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免疫力下降、睡眠障碍等健康问题存在密切关联。缺乏社交互动的年长群体,生活兴趣会逐渐减退,生存的动力也可能随之削弱。此时,孤独已不再是单纯的情绪体验,而是一种渗透到身心的慢性影响。
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然而,对“成为麻烦”的担忧让他们难以表达真实需求,陷入“越孤独越沉默”的循环。姚医生表示,年轻一代需要意识到,长辈的“不打扰”并非不需要关怀,而是害怕成为负担。真正的关怀,在于主动去理解与倾听,而非被动等待对方求助。
日常的主动沟通,让长辈明白适度依赖是情感联结的一部分而非负担,定期的陪伴、分享生活中的琐事,能有效缓解他们的孤立感。同时,也需要鼓励年长群体正视自身需求,认识到寻求关怀是自然且正当的,并非“麻烦”。“不愿添麻烦”是孤独铸就的枷锁,而非老年人的本心。唯有通过理解与陪伴,才能帮助他们重获情感联结,安享晚年。
相关文章:
孤独缘何成为晚年的隐形挑战07-25
民政部启动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07-10
【原创】打破自我设限困局06-05
人民日报观察:银发旅游,如何适老又悦老?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