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魏一朝,两次平辽,对雄踞一方的公孙氏却采用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先有曹操北伐乌桓,政敌袁绍之子逃至公孙康处,曹未追击,班师回朝。公孙康果如所料将袁尚、袁熙头颅献上,被封襄平侯、左将军。后有司马懿,渡辽水,灭公孙渊。从短期效果看,两次平辽,都起到安定北方的作用。但后者却间接导致,“五胡乱华”,辽东脱离中原政权控制达600年之久。曹操善战攻心,不战而胜;司马懿勇战击敌,虽胜犹败,这恐怕是他当初屠灭辽东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公孙割据政权的“功与过”
应该说公孙政权的创始人公孙度是一位优秀的边疆统治者,他杀伐果断,东征高句丽,西败乌丸,支撑住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的边疆。除了军事上的成功,公孙度还接纳了大量躲避战乱的中原难民,这其中有大量的文化精英,所以辽东的文化和经济一度十分繁荣。公孙康也很清楚,一个边疆政权,只靠军事是不能延续长久的,所以公孙氏打一开始建立的就不是单纯割据的军阀势力,它向中原政权称臣,是汉帝国在辽东的分支。
公孙康死后,众人立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公孙渊趁叔叔公孙恭患病,趁机夺位。魏明帝曹睿即位,公孙渊称臣纳贡,曹睿封他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公孙渊向孙权称臣,自称燕王,割据辽东。
司马懿北击辽东的“胜与负”

图片来源网络
司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率军攻打辽东。
从军事角度看,司马懿征辽东从决策到具体实施无一不显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不愧为一流的军事统帅。
他广泛争取外援,不惜与高句丽、鲜卑合作,共同夹击公孙渊。鲜卑响应魏国号召,首领莫护跋从北面杀入燕国腹地,同时,高句丽的部队也从东面猛攻燕国。鲜卑和高句丽的参战,牵制了燕国大量兵力,挤压了燕国的战略空间,让燕军主力只能在辽河流域的狭小空间里跟魏军周旋。
之后,司马懿率领步骑数万,以闪电般的速度偷渡辽水直达辽东,使公孙渊猝不及防。此时,辽东下起了大雨,这场大雨令魏军喜忧参半。喜的是,魏军的粮船可以通过辽河直接运到城下,大军后勤问题大为缓解。忧的是,大雨一月不止,即便是平地都水深数尺,对于魏军的士气打击极大,三军将士都纷纷请求移营。司马懿却下令军中敢有言移营者斩,还下达命令,禁止诸将擅自出击,并允许城中的守军出城樵采。
雨停之后,魏军立刻对襄平进行合围。魏军起土山,挖地道,昼夜不停的发起进攻。城中很快就弹尽粮绝,随之而来的是人人相食的惨剧。在这种情况下辽东军的将官也开始发生动摇,守将杨祚向魏军投降。这时魏军加紧了进攻,最终攻入襄平,公孙渊和自己的儿子公孙修只得率数百骑突围,但还是被魏军斩杀于梁水。至此,辽东48年的割据状态就此终结。史称“晋宣迂辽”。
但是,司马懿进城之后,居然下令将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屠戮殆尽。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令人发指。更有甚者,司马懿随后上书朝廷,以辽东偏远不利于朝廷控制为由,将辽东百姓四万户迁于内地。随着中原王朝的撤军、撤民,辽东出现了真空地带,脱离中原王朝掌控,实为虽胜犹败。
屠戮辽东的“罪与罚”

图片来源网络
从短期效果来看,司马懿的策略十分成功,数代公孙氏建立的辽东政权自此荡然无存,带方、乐浪、玄菟等地相继平定。如果魏晋寿命长一点,统治基础稳固一点,司马懿收复辽东,将成为像秦国拿下南越,汉唐收复西域一样伟大的成就。
可惜,不论是曹氏建立的魏,还是司马家建立的晋,都是短命且脆弱的王朝,中央政权忙于内斗,无力顾及边疆地区的安稳和统治,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汉人政权在辽东地区逐渐走向崩溃。
尽管司马懿收复辽东初期,设置了幽州来治理辽东,但它对于辽东地区的统治能力远不及公孙氏的辽东政权。
辽东的衰落很简单,司马懿杀光了公孙氏留下的精英,并将辽东的人口大量迁往内地,取而代之的幽州只是一个军事单位,缺乏统治能力。尽管幽州刺史毋丘俭数次击败高句丽和鲜卑人,还屠了高句丽的首都,但他仍无法阻拦外族进入辽东,更无法阻止鲜卑人、高句丽人势力的壮大。军队可以守卫边疆,但无法占据全部土地,当辽东失去稳定的政权,大量民户被迁往内地以后,鲜卑人和高句丽人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司马懿死后,他的子孙为了争夺皇位,发生了西晋有名的八王之乱,正是在此时代,鲜卑、羯人、匈奴人纷纷屠杀汉人百姓,最终酿成了惨烈的五胡乱华。中原王朝再无力经营辽东,雄踞北边的鲜卑和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却为了辽东打得不开开交。到了南北朝时期,辽东彻底被高句丽占领。到太康年间,侵扰辽东边疆的鲜卑人和高句丽人已经动辄上万,可见其全部势力的强大。到公元六世纪,高句丽发展到了鼎盛,“全盛之时,强兵百万,南侵吴越,北挠幽燕、齐鲁,为中国巨蠹。”
为了收复这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隋朝两代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皇帝,先后耗费百万大军,仍然没有夺回辽东。直到唐朝,唐高宗趁高句丽内乱,才发兵重新将辽东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下。虽然收复了辽东,但唐朝的统治一直不稳固,此时的汉族人很少,契丹等少数民族却稳坐人口的头把交椅。唐灭后,辽东直接沦为了契丹、女真、蒙古等部族的领地,600年间中原王朝都不曾在辽东有过统治,这种现象直到满清统治中原才结束。
其实,司马懿并不想破坏掉秦汉以来建立的东亚秩序,他屠襄平,是为了将公孙氏连根拔起,重新建立起听命于中央政权的东亚地方政权。可是,魏晋无力实现司马懿的野望,导致旧的汉人军阀秩序崩塌,新的强大的东亚汉人政权又没有建立,给了高句丽和鲜卑人崛起的机会。这恐怕是司马懿当初屠襄平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魏武挥鞭”“晋宣迂辽”相隔数十年,两位三国时期的霸主,经碣石故道打的两场胜仗,却带来截然相反的结局,后世不得不予以借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原王朝也好,少数民族也罢,政权的更迭,少不了对百姓的屠戮。可怜那“京观”一词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相关文章:
BOSCH燃气灶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5-08
莫声谷指纹锁服务号码24小时-售后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05-07
四季沐歌指纹锁全国售后维修号码-全国各区网点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5-07
威普燃气灶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5-07
清华紫光指纹锁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