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大会暨北京博物馆季文创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7月3日讯(记者 苏向东)在3日举办的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大会暨北京博物馆季文创月启动仪式上,朝阳区正式发布博物馆之城建设系列成果。截止目前,全区拥有90家博物馆(44家备案馆、9家国家级馆),数量居全市首位,“百馆之城”初具规模;覆盖率每十万人2.6座,年接待2400万人次;60%博物馆参与国际交流,90%开展夜间开放等创新服务,“博物馆+”模式形成文商旅融合新标杆。
大会上,朝阳区面向全球游客发布了《Museum-trip朝阳季——超会玩的博物馆之城》探馆攻略,创新推出四大主题路线,将博物馆参观升级为“文化潮流探险”:“艺术美学课路线”精选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红砖美术馆等艺术圣地,满足高审美玩家需求;“国潮风采路线”汇聚中国工艺美术馆等非遗场馆,打造汉服打卡新体验;“工业科技路线”涵盖中国科技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工业科技类场馆,让未来控们畅游科技宇宙;“历史探秘路线”带领观众走进北京民俗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历史文化类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创始人马未都围绕“馆城共生”主题演讲。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7月3日,“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联盟”成立。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联盟”同时宣布成立,成员涵盖了朝阳区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类博物馆、策展机构、数字科技企业、文创企业、商圈、高校等多元主体。未来,联盟将通过整合区域博物馆及相关产业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经验互鉴和协同创新,共同提升朝阳区博物馆整体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大会暨北京博物馆季文创月启动仪式现场,多款文创亮相。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据了解,近年来,朝阳区通过出台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等创新举措,全力推进首都“博物馆之城”示范区建设,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多点开花、多元包容的全域博物馆体系,“馆城融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擎,引领“博物馆之城”建设迈入新阶段。
朝阳区在体系建设方面领先全市,已形成“一核四区”(一核即“国际文博核心区”;四区即“时尚消费文博区”“传统民俗文博区”“工业遗存文博区”“多元行业文博区”)文博空间布局和“备案博物馆-类博物馆-文博空间”三级体系,全区文博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完)
相关文章:
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盛大开幕 石景山区绽放互鉴之花,世界共赴北京之约06-20
重温嘱托丨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06-17
打卡济阳,邂逅黄河岸边的“诗与远方”06-09
7383万盎司!央行连续第7个月增持黄金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