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评论员 姜春康

据烟台市融媒体中心报道,近日,在福山区河滨路小学门前,一张张座椅出现在人行道边,接送孩子的家长、路过的行人都可以歇歇脚。
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中心创新开展“共建共享,城市有座”休闲座椅公益认捐行动,首批50张公益座椅顺利“落地”,覆盖8处游园及公园广场、11所学校及小区周边点位。每张座椅均配有捐赠铭牌,用以记录企业和市民的善行义举。

一张座椅,能承载多少重量?
在福山,答案是50份温暖。11家企业、1名市民,用50张公益座椅,在学校门口、公园角落、小区周边,搭起了城市与市民的“连心桥”。
这不是简单的设施增补,是城市治理的“微创新”。
没有拍脑袋决策,只有扎实调研。园林部门蹲点人流量密集区,听居民说、跟社区聊、和学校谈,把座椅装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不搞“形象工程”,只做“民心工程”,让匆忙的家长能歇脚,让散步的老人能喘气,让路过的行人能驻足。这才是公共服务该有的样子——精准、实在、贴心。

更难得的是“共建共享”的巧思。
自愿参与不强制,公开透明不糊涂,冠名激励不吝啬。政府搭台,社会唱戏,让企业和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一张小小的铭牌,记的是捐赠者的名字,存的是大家对城市的热爱。当市民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座椅,当企业看到自己的善举被认可,城市归属感便在不经意间悄然生长。
还有那个“手托长椅”的LOGO,设计得走心。手的托举,是社会力量的凝聚;绿叶的点缀,是绿色发展的追求。这背后,是“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理念——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所有人的“大合唱”。
有人说,看一座城市的文明,要看它的细节。50张座椅,就是福山最生动的细节。它没有高楼大厦的宏伟,却有“以人为本”的柔软;没有轰轰烈烈的声势,却有“润物无声”的力量。
这50张座椅,坐的是疲惫,暖的是人心,显的是城市的温度。期待这样的“小美好”越来越多,让更多人在细微处感受到: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
责任编辑:杨云阁
相关文章:
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 长效管理护成果09-11
【大小快评第1138期】50张座椅,坐出城市治理的温度09-11
齐视频|国企担当“高速”达,公益助农乡村盛“猕”!09-09
开学第一课 青岛近千名师生学急救09-06
西湖Foreign不Foreign!09-06
绘画《“莲”年有余》|烟台中小学生“才艺秀”作品选登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