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手机版
首页> 实时讯息>

感受今日“霞客精神”!《人民日报》聚焦腾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21:54:00    

《人民日报》国际版整版刊文

聚焦徐霞客当年

足迹所至最远的地方——

云南保山腾冲

讲述当地人以及

来自境外的“洋霞客”们

传续着敢闯敢为、探索新世界的

“霞客精神”

传承和塑造着

这座“极边第一城”的文脉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云南保山的腾冲市,古称腾越,他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在理念相对封闭、奉行“父母在,不远游”悠悠古训的时代,他却怀有“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人生志向和宽广视野,以无畏的勇气和平视的心态,探究山川河流的雄奇壮美和不同文化习俗的多姿多彩,留下引人入胜,读来顿觉世界之大、理应相互包容的不朽名著《徐霞客游记》。

记者来到腾冲,发现徐霞客笔下曾描写过的两样事物,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两张名片——号称“玉出腾越”的玉石翡翠和徐霞客亲临考察的热海火山。但让人印象更深的,是腾冲当代的人们,还有来自境外的“洋霞客”们,传续着敢闯敢为、探索新世界的“霞客精神”,还有随之而来的开放心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传承和塑造这座“极边第一城”的文脉。

徐霞客笔下的远方缅甸翡翠和中国玉文化相遇

如果探究徐霞客心中的诗和远方,腾冲肯定占据一席。翻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四成是滇游日记,而腾冲一地,他逗留39天,写了3万多字。

到腾冲,今是通途,昔曾天堑。万里遐征,徐霞客两度翻越高黎贡山,才抵达腾越大地。他登顶打鹰山,记其火山地貌特征;行至云峰山,望云海、赏峭壁;攀石房洞山,更是经历了欲上无援、欲下无地的困局,还差点坠入悬崖,让“以躯命游”的徐霞客感慨:“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

登山越岭,路途劳累,一处好落脚处最是难得。“由来凤山东麓循之南,六里,抵绮罗……是夜宿李君家。”这个“李君家”,就是腾冲绮罗古镇的李家大院。当年应李家先祖李虎变之邀,徐霞客在这里居住了7天。

徐霞客当年住过的李家大院老宅内景。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 摄

如今在与李虎变名字相关的老虎巷内,依然有一处李家大院,光绪年间由李虎变的后人李先和重建,建筑风格更似中原文化之风。

李虎变因徐霞客的记载而史上留名,李先和则因经历传奇而被后人铭记。据记载,这位翡翠大王不仅商号开遍东南亚,还娶了一位“缅甸公主”。扩建李家大院的资金,来自李先和的翡翠生意。如今的李家大院,则由李氏后人、玉石雕刻师李孔照看。这里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还陈列着各类翡翠制品。

李孔正在制作玉雕。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 摄

徐霞客当年落脚处陈列翡翠,并不给人以违和感。据腾冲翡翠博物馆馆长黄永康考证,徐霞客是将腾冲翡翠和翡翠文化记录在册并传世的第一人。当年徐霞客的友人曾赠与他两块翡翠原石,时称“翠生石”。他在游记中写道,“先一石白多而间有翠点……又取一纯翠者送余,以为妙品”。

“徐霞客的记载,成为我们推断翡翠开发时间的重要依据。”黄永康说,没有中原玉文化,便没有缅甸翡翠的开发。明朝洪武年间军屯之前,中原文化尚未抵达这极边之地,当地人无法感受玉石之美,是历史久远的中国玉石文化,让翡翠的价值得以展现。

学霞客去远方寻求梦想迎远客在家乡尝试“留洋”

往事越百年。李家大院,一砖一瓦,一如当年。

木质建筑,必须得有人居住养护。现在,李孔一家四口受命守护祖宅,老宅也成了李孔制作玉器的工作室和展览馆。

见记者一行到来,李孔的妻子段春玲热情介绍:“这是大门、那是二门;这是犀牛望月,那是龙凤呈祥……”别看现在段春玲介绍院子时笑脸盈盈,但当初决定入住的时候,可是满心的不情愿。

5年前,李家大院无人看管。远在台湾的族兄向李孔提出,希望他守护这座百年古宅。当时,还在广东佛山的李孔和妻子商量,段春玲不解:“老屋年久失修,怎么住?”李孔说:“上百年的老宅,怎么能让它在咱们这一代倒掉?”

李家大院一角。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 摄

入住,得先修缮;修缮,李孔没少下功夫。没设计师,他就自己规划设计;工人不够,他就自己上手。“修旧如旧”,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这座宅院的历史风貌。不时有游客参观,段春玲负责接待;大多数时间,李孔沉浸在玉石雕刻上,像个“宅男”。

受腾冲文化影响,李孔自小便喜爱雕刻。初中毕业后,李孔跟着父亲进山开采石料,烈日下搬运、寒风中凿石,看着漫山遍野的石头,李孔心有不甘,想出去闯闯,学习玉雕技艺。

从没走出大山的他,只身走出村庄,先到县城开阔眼界。一位老板看李孔肯吃苦,推荐他去福建莆田,但学的却不是玉雕,而是石雕。

“石雕也是雕。”时年17岁的李孔,仅凭手里攥着老板给他的电话号码,趿双凉鞋就坐上了前往福建的长途汽车。下车时只剩下200元,但李孔却格外坚定:“在老家待下去出路不多,天下很大,一定要走出去!”

学徒的日子远比李孔想的难熬。在莆田,他学着用铁锤等器具雕磨坚硬的石料,手掌磨出厚厚的老茧不说,单是粉尘,一般年轻人就受不了。两年后,李孔出师——本来留在厂里可以拿不错的薪水,可他却像徐霞客一样选择了再次踏上旅途。

这次的目的地,是广东佛山平洲,学习南派玉雕。石雕是大开大合,玉雕更需精雕细琢。“原理相通,但技术有差异”,人物、花鸟、瑞兽……李孔终于掌握了玉雕全套手艺。李孔远游求艺的经历,可以说是当代的“霞客传奇”。至今他人在家乡,仍有“世界眼光”。在他的建议下,段春玲在兼职古建解说的同时用心学英语,准备迎接境外游客。他们的孩子还要再多学一门缅甸语,以便跟邻近的缅甸来客交流。老宅内“留洋”,不能不说李孔一家很有眼光。

“洋霞客”来腾冲创业

靠“闯”字成就一番事业

境内外游客涌入,让李孔这样的玉石匠人得以留在家乡。如今,翡翠是腾冲最重要的旅游商品之一。

伴随中缅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识得玉石之美的缅甸人,不再止步于采矿销售原石,而是来到腾冲试水销售翡翠等珠宝。

生在缅甸的余鸿仙便是其中之一。现在向客人介绍翡翠时,她的中文流利得已经听不出分毫异国腔调。但在2008年刚到中国时,余鸿仙还只能用手比划来交流。为了更快地适应中国生活,余鸿仙每晚跟着新闻逐字学习中文,花了五六年时间才日益熟练。

出生在缅甸的余鸿仙(右一)向客人介绍翡翠。赵辉 摄

在缅甸出生、成长,直到24岁,余鸿仙才在缅甸接触翡翠,从玉石批发做起,逐渐积累经验。

腾冲卖玉,如同菜市场卖菜。创业维艰,没啥本钱的余鸿仙选择了在腾越商贸城摆摊。别人看到客人,远远地就开始主动推销,可才到腾冲的余鸿仙连吆喝都不敢。“起初的五六个月时间,只卖出了400块钱。”余鸿仙说,刚开始时自己没少亏钱,但家里在缅甸有货源,靠着薄利多销,先解决了生计问题。

“缅甸翡翠原石便宜,但只卖原石不是长久之计。”她说。如今,开设翡翠加工厂、运营实体店铺、跑到北上广送货上门……余鸿仙的翡翠生意走出腾冲,靠的便是一个字“闯”——有一回对方连定金都没付,余鸿仙就带着价值上千万的货品连夜飞北京送货上门。

“我希望成为缅中交往的桥梁,既做缅中两国朋友的翻译,也促成生意。”余鸿仙说,腾冲曾经是远方,如今已然是家乡。

俯瞰李家大院所在的绮罗古镇。赵辉 摄

链接·云南保山腾冲

腾冲市位于云南保山市西部,西与缅甸毗连,是中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西南端,境内火山热海、和顺古镇、高黎贡山等文旅资源丰富。

明朝崇祯十二年,徐霞客进入腾越(腾冲)境内,39天行程800里。《徐霞客游记》对南方丝绸之路腾冲分水关至玉璧段、叠水河瀑布、宝峰山、云峰山、打鹰山、北海湿地、石房洞山、硫磺塘温泉群(热海)进行了描写。如今,腾冲梳理徐霞客在当地的8处自然与文化遗存点,将徐霞客游记文化、“徐霞客游线标志地”与旅游风景名胜区相结合,持续提升徐霞客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

让探索精神转化为开放动能(记者札记)

近400年前,徐霞客以无畏的勇气,深入腾冲的山川秘境,记录下珍贵的地理、人文资料。他那“饥啖草木、夜宿岩穴”的探索精神,成就了地理学丰碑。

腾冲,这座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的城市,在漫长时光中将探索基因融入血脉。腾冲人跨越山水求学南洋,敢为人先开辟商道,用脚步丈量着世界。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赶马人,到跨境贸易中的企业家,不同时代的探索者共同诠释着一个道理:探索无关身份与地域,只要心怀热爱与勇气,便能踏上征程。

如今,腾冲人的探索精神转化为开放的动能。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腾冲加快智慧口岸建设,辐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电商从业者构建网上丝绸之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数字技术活化古老技艺,青年创客在火山热海间培育科技新芽……这种代代传承的探索精神,让腾冲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使边城持续迸发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每个人的勇敢探索汇聚成社会进步的巨大动能。当更多人以探索者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便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续写开拓进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壮丽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贺靖

审核:陈唯一

终审:黄翼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腾冲缅甸徐霞客翡翠大院李家玉石玉雕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5-21 21:54:00
  • 本文链接:https://www.bqbk.net/news/85a3Qn64bo.html
  • 上一篇 > 宁德时代上市次日高开4.51% 报320港元
  • 下一篇 > “正大九力·粉红吾悦·健康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成功举行

相关文章:

感受今日“霞客精神”!《人民日报》聚焦腾冲05-21

临江市苇沙河村:“帮帮队+暖心餐”烹出乡村幸福味05-12

让胖东来“自闭”的玉石生意,究竟水有多深?05-11

缅甸强震已致中国公民8人死亡13人受伤04-12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完成在缅地震救援任务返回昆明04-07

以实际行动诠释中缅深厚胞波情谊04-05

中国政府援缅第三批抗震救灾物资抵达仰光04-05

把医疗送到灾民身边 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曼德勒市街头义诊04-05

热门文章
  • 1 5岁男童因“睡觉晚”被殴打致死,案情细节公布
  • 2 吴晓军罗东川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赛乐·哈卜提一行座谈
  • 3 一粒枸杞的“创新范儿”
  • 4 华润双鹤(600062.SH):钆特酸葡胺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 5 这位玉林茶娘,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 6 活动板房起火,长沙经开区消防成功扑救
  • 7 平城区第十八小学校:思维跃动展风采 数启未来绽芳华
  • 8 浙里巾帼聚丽水 逐梦军营绽芳华
  • 9 @太原人 眼睛奇痒、鼻子堵塞、眼泪哗哗流……花粉“噩梦”来袭 如何破解过敏痛苦
  • 10 突然火了,“卖出天价”!网友评论亮了
热门文章
  • 1 正在公示!安徽拟新增2个高速项目
  • 2 全国首个调频充电站虚拟电厂运行 30秒稳住电网“心跳”
  • 3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N+1”是什么含义?
  • 4 2025年5月22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
  • 5 温度记丨南方今迎本轮降雨最强时段,新冷空气又来广东“打卡”
  • 6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九小场所”畅通“生命通道”宣传活动
  • 7 “正大九力·粉红吾悦·健康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成功举行
  • 8 感受今日“霞客精神”!《人民日报》聚焦腾冲
  • 9 中方在世贸组织对美国“对等关税”表达关注 呼吁维护多边主义
  • 10 中午辞职,晚上“出事”!黎某某被立案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百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5号-39